當宏觀經濟步入下行通道,企業開始收緊保險預算,從“全險種覆蓋”轉向“保本式投保”——只保留核心財產險與法定責任險;當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險資投資收益率承壓,保險公司紛紛壓縮渠道費用;當監管利劍高懸,“報行合一”政策落地,中介傭金透明化,傳統“拼價格、走量”的保險經紀模式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當下保險經紀行業正在經歷的真實圖景。
在這場由經濟周期與監管變革共同驅動的行業洗牌中,曾經依靠信息不對稱、資源關系和通道紅利生存的傳統中介機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續保率下滑、客戶流失、利潤萎縮,已成為許多中小經紀公司的常態。而與此同時,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馬太效應”日益凸顯——強者愈強,弱者出局。
但真正的變革,往往始于危機。
一、從“賣保單”到“管風險”:一次被迫的價值躍遷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外部壓力的加劇,都會倒逼產業價值鏈的重構。今天的保險經紀行業,正站在這樣一個關鍵轉折點上:從“保單銷售者”向“風險管理價值創造者”轉型,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生死攸關的必答題。
客戶需求正在發生質變。企業不再滿足于“買一張保單”,而是希望獲得能夠真正降低事故概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綜合解決方案。他們需要的不是理賠時的被動賠付,而是事故發生前的主動干預。
這正是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簡稱“安責險”) 崛起的時代背景。
作為國家在八大高危行業(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強制推行的險種,安責險不僅具備法定強制性帶來的業務穩定性,更因其“事故預防+事故賠償”的雙重功能,成為連接保險與風險管理的天然橋梁。
而新修訂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更是明確賦予了保險經紀新的角色定位:可受托為投保企業提供事故預防服務。
這意味著,保險經紀公司不再只是關注保單,而是可以深度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供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應急演練、培訓教育等專業的“風險管理服務”。
二、安責險:業務轉型背后的新增長邏輯
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今天,安責險為何能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首先,政策剛性支撐。八大高危行業依法必須投保,需求不受經濟周期顯著影響,為經紀機構提供了穩定的基本盤。
其次,服務價值可變現。根據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將保費的一定比例用于事故預防服務。而這部分資金,正通過專業外包的形式,流向具備服務能力的服務機構。
更重要的是,服務構建了競爭壁壘。當價格戰不再有效,誰能提供更專業、更落地的風險減量服務,誰就能贏得客戶長期信任。一家能幫助企業減少30%安全隱患的經紀公司,其價值遠超一個只會報價的銷售。
三、蛻變之路:做難而正確的事
轉型從來不易。從“輕資產、快周轉”的銷售模式,轉向“重服務、長周期”的價值創造模式,意味著組織能力、人才結構、考核機制的全面重塑。
但歷史從不辜負先行者。正如當年車險中介在監管風暴中沉浮,最終活下來的,是那些提前布局合規、深耕服務的機構。
經濟周期的寒風,吹走了浮躁與泡沫,卻也為真正具備專業能力的機構騰出了發展空間。當行業回歸本源,保險經紀的核心價值,終將回歸到“風險管理”本身。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那些敢于在寒冬中投入服務能力建設、勇于從“賣保單”轉向“管風險”的保險經紀機構,終將在周期的另一端,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這不是一個“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一個“愿不愿意變”的選擇。
當監管在規范,市場在出清,客戶在進化,
唯有價值創造者,才能穿越周期,逆風前行。
——
河南安責險合伙人大會
9月26日,鑫安利將舉辦第三期“豫見新機遇?攜手贏未來”——河南安責險合伙人大會,招募合作伙伴。
歡迎有轉型意愿的保險中介機構,蒞臨參與,獲得更多安責險展業支持和一手行業資訊!
會議亮點紛呈:深度剖析行業趨勢,2025安責險新規細則與落地路徑;提供靈活多樣的合作模式,合作回報豐厚!
如果您擁有保險、政府或企業客戶資源,我們愿與您攜手整合優勢,一起開拓更廣闊市場空間!
千億安責險市場開啟,到底能靠啥“分羹”?掃碼下方二維碼,提供具體解決方案!
